Total Design 大设计
 

综述

“Total Design 大设计”理念由华通国际(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提出,在华通国际历经20年规划研究、建筑设计、室内设计的专业实践后,对建筑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打破传统建筑设计的界限,通过互动的过程设计,从而提供全流程、全产业链的设计。

 

理念

“Total Design大设计”理念本着设计复兴的态度,探寻建筑设计的本源,对建筑及城市全时空的关注,运用设计思维的方法持续解决建筑过程中各种问题,而不仅仅是迎合客户的市场价值或是提供一种建筑形式语言。

 

工作模式

i. 全产业链调研:打破传统建筑设计的界限,提供互动的过程设计;
ii. 全生命周期调研:综合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运用设计思维解决问题;
iii. 创造场所(或者提供设计):提供规划研究与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等。

 

评价标准

i. 挖掘客户需求:做到建设方、城市、用户、设计师的共赢;
ii. 社会经济效益:跳出项目红线,从城市角度考虑设计问题;
iii. 综合考虑项目全生命周期、全产业链过程设计;
iv. 根据不同项目设定差异化的成功标准(经济效益、社会影响力等)。

 

优势

i. 用户:以人为本,挖掘、满足及超越使用者的需求;
ii. 城市:从城市视野出发,设计人们的生活工作休憩空间,营造便利、环保的生活方式,创造宜业宜居的场所;
iii. 建设者:设计开发建设的可实施流程,实现最优价值;
iv. 设计者:用最恰当的成本塑造最美好的品质。

 

理论延展

i. Total arts: 现代主义流派格罗皮乌斯提出的观点;
ii. 大美术:潘公凯先生提出的观点,回到美术的根源,打破东西方美术界限。

 

大设计 Total Design

 
 

全流程服务对象

 
ECO-CITY 生态产城
 
 
 
 

一、 什么是“产城”

1.“产”指产业,尤指城市型产业,是人们工作、生产的场所;
2.“城”指人们生活的空间;
3.产城关系: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是产业发展及城市发展的必然路径;城市产业的升级转型和城市空间融合是产业和城市发展的基本规律,不能人为割裂产业和城市。

 

二、产业与城市发展背景

1. 1970年代末-00年代:
城市规划按照功能分区:居住区、商务区、工业区、城市各功能分区明确、等等。满足单一的产业发展需要,基础配套设施不足,城市功能缺失。弊端:发展单一产业功能的城市的风险极大。
2. 21世纪后:
强调用地的混合利用,城市综合功能的植入,吸引人群工作并居住于此,赋予城市活力。

 

三、生态产城

生态产城是产业与城市的融合发展,以城市生态为基础,促进产城的生态平衡,以达到社会生态、产业生态和环境生态融合发展,打造健康的、有活力的、持续向上发展的城市。
产城的多种特征:文化的、生态的、活力的、智慧的、可持续的等等。
1. 狭义“生态”:关注的是环境生态的质量,包括城市环境(水、气、声、固)质量和城市自然资源,从属于城市环境;
2. 广义“生态”:
指利用泛生态学的理念和视角,对区域的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进行综合性的规划。生态产城理念认为人们的生存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建设环境,建设环境中包含生产与生活两个方面,产业自身发展需要产业生态,生活则需要社会生态。
建设环境的生态即是产业生态与社会生态,以及人们生产生活关系之间的生态。
产业生态指从生产活动到消费活动之间的环境与过程。
社会生态指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生活状态。

 
 
 

四、“生态产城”的三个属性

1. 功能业态:生态产城的内生动力,指产城的社会生态和产业生态;
2. 环境生态:生态产城的承载空间,包括产城的自然环境和城市环境;
3. 空间形态:生态产城的表现形式,表现为产城的城市空间和城市形象;
三者相辅相承,互为依托。

 
 

 

五、产城融合带来的益处

1. 职住融合、宜居宜业;;
2. 短距离出行;通过minicity、众创空间和微创业圈的概念和合理的生活半径满足人们工作和生活需求;
3. 城市24h活力;满足人们多种活动的需要,吸引人们来到这里,营造有生命力的城市氛围;;
4、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内在动力和外在承载力的协同发展。

 

六、拓展阅读

中关村:三生合一